失能人群迎來“保險面”上的政策福音。3月31日,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今年5月1日起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轉換業務試點的落地意味著人身保險公司可以將原本在身故等保險責任發生時才能給付的保險金,通過保險金折價的方式提前給付給被保險人。
來源:銀保監會官網
業內人士指出,轉換業務不僅可操作性強,還可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有利于保障被保險人的權益,更有利于長期護理保險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相關資料圖)
壽險保單可“變身”
為滿足大眾特別是失能老年人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3月31日,銀保監會印發《通知》。《通知》分為正文和附件《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規則》(以下簡稱《規則》)。
何為轉換業務?轉換業務意味著手持特定的人身產品保單,不同于過去只能在保單滿期或被保險人死亡時獲得賠付,如今被保險人如果不幸失能,達到一定的需要護理狀態,就能跟保險公司申請,拿到賠付款。
“轉換業務本質上是拓展了保險責任和范圍,放寬了保險金領取條件,特別是對于已經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被保險人而言,相當于提前領取了保險金。”在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云看來。
此次試點的轉換業務并非第一次被提及。2020年,銀保監會聯合12部委印發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中提出“研究建立壽險賠付責任與護理支付責任轉換機制,支持被保險人在失能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用于護理費用支出”。
不同人群,方法不一
壽險責任將如何轉化為長護險責任?
責任轉換方法包括保單貼現法和精算等價法。根據《通知》,從不同適用場景來看,保單貼現法適用于申請辦理轉換業務時已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被保險人。
具體而言,保單貼現是指保單貼現人(即保單持有人)以保單滿期給付折價或被保險人保險責任發生給付折價的方式,通過保單貼現機構將保單受益權轉讓給保單投資人從而獲得貼現資金,當該保單滿期或被保險人保險責任發生時,保單投資人可以領取保險金獲得投資收益的交易行為。《通知》提到,鼓勵人身保險公司使用保單貼現法開展轉換業務試點。
不過,并非所有的人身險保單都能申請保單貼現法進行責任轉換。對于人身保險公司如何使用保單貼現法開展轉換業務,《規則》明確,應選取申請辦理轉換業務時未附加其他人身保險產品的個人普通型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保單,且保單合同生效時間超過2年。使用保單貼現法進行保險責任轉換時,被保險人年齡應滿18周歲。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被保險人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判定條件是其罹患嚴重腦中風后遺癥、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10種特定疾病,或者因意外傷害達到《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及代碼》(JR/T 0083-2013)第1至3級傷殘。
不同于保單貼現法,精算等價法適用于尚未進入護理狀態的被保險人,將壽險保單的部分保險責任轉換為長期護理給付責任,為被保險人提供未來可能的長期護理保障。根據《規則》,人身保險公司使用精算等價法開展轉換業務時,應選取個人普通型人壽保險。而從判定條件來看,精算等價法與保單貼現法下被保險人進入約定護理狀態的判定條件相同。
多維度利好市場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老年人對長期護理保障的需求大幅增長。據國家衛健委披露,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7億,其中失能人數在4500萬左右。但目前針對老年人的長期護理保障明顯不足。
在現階段人民群眾長期護理保障需求增長、商業長期護理保險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存量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長期護理保險供給能力,緩解失能人群護理費用壓力。
在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看來,目前終身壽險保單中已有可轉換年金條款,此次人壽保險轉換長期護理保險責任,將進一步增加人壽保險保單的責任范圍,滿足被保險人不同人生階段的保障需求,促進人壽保險業務的開展。此外,增加長期護理保障給付責任,有助于提升消費者對護理保險的意識,為下一步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提供保險意識和增加數據基礎。
“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更需要資金支持。由于居民對于老年護理需求認知的缺失,以往較少關注老年失能失智護理風險和需求,長期護理保險發展較為滯后。此項責任轉換或許可以加快長期護理保險發展。”楊澤云也表示。
開展轉換業務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也將有效增加商業長護險供給的路徑。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充分利用存量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同時也創新了保險服務的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對長期護理保險的理解和認識,推動行業為進一步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積累經驗。
適用產品范圍未來或將擴大
據了解,此前許多險企都開始積極準備相關產品和調整系統,等轉換業務試點落地后盡量搶占先機。
根據試點要求,人身保險公司應當根據《通知》要求科學設計試點方案,向銀保監會報送試點方案并完成相關產品備案后,即可實施。試點方案至少包括業務運營、客戶服務、宣傳推廣和產品管理等方面支持轉換業務試點的可行性分析等。
同時,《通知》也明確要求參與試點的人身保險公司應當建立轉換業務運營體系及內部管理機制,加強業務培訓和合規性考核,做好數據積累分析、信息披露和試點進展報告。
銀保監會指出,下一步將密切跟蹤試點開展情況,規范業務經營,加強監督管理。同時,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健全監管制度,研究擴大轉換業務適用的產品范圍,推動轉換業務穩健發展,引導人身保險業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貢獻行業力量。
“如何激勵保險公司主動提供此項轉換服務是關鍵。”對于險企轉換業務的開展,楊澤云表示,對于新業務而言,至少可以增加保險公司現金流,通過投資的方式獲得收益。而此項責任轉換,保險公司僅僅是收取轉換費用,但要保險公司當前或者提前留出資金。較高的轉換費用,投保人不愿意轉換;較低的費用,或許不能激勵保險公司提供該項服務。
此外,營銷和推廣或也成為一道難題。由于商業護理保險面向的老齡群體已經上了年紀,對保險產品往往不易接受,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機構營銷的關鍵是如何獲得年輕投保人的認可。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