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2》發布式——“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社保實驗室)與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香山財富研究院協辦。
【資料圖】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主持。會上,鄭秉文就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首先,我國賬戶養老金的引入與現狀;其次,我國賬戶養老金的目標和差距;最后,我國賬戶養老金的改革與路徑。他強調,我國賬戶養老金要達到2035年的既定目標,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唯有改革,打破傳統的思維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以下為鄭秉文發言實錄: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鄭秉文。
各位嘉賓、各位領導,現在我宣布《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2》發布式暨研討會“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現在正式開會。根據我們開會的傳統和慣例,我先簡單講一講今天的會議主題,跟大家稍微做幾分鐘的引導性發言。
今年的主題選擇在“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這是今天《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2》的主題,我圍繞這個題目“面對2035的賬戶養老金與財富積累”講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我國賬戶養老金的引入與現狀。
有這樣幾個判斷:
一個判斷是在轉型國家,我國是最早在第一支柱引入賬戶養老金的國家,如果不算拉美賬戶轉型和中央公積金制度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是在第一支柱最早引入賬戶養老金的國家。在三支柱結構的養老金制度中,我國幾乎是三支柱都有個人賬戶的國家。這是我國三支柱養老金制度的這樣一個特點。但是每一個支柱的賬戶養老金的情況又不太一樣,第一支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實行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金是基礎養老金和賬戶養老金二者相加,賬戶養老金的發展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從做實賬戶試點(FDC)到現在完全的NDC(名義賬戶)的過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外部調整的約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支柱是賬戶養老金,2004年建立至今,在新常態前后經歷了前后兩個階段,在這之前以兩位數的增長率在發展,后來以個位數的增長率在發展,可以說目前來看發展是十分緩慢的,究其原因與制度設計有很大關系,就這個原因的原因,我覺得與它的指導思想、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系,因為它是因國企改革而產生,包括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幾乎在相當程度上都是因國企改革,所以它的制度設計與此有很大的關系。
第三支柱養老金是賬戶養老金,它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從2018年的試點采用的是產品制,到今年賬戶制的這種改變和轉折,逐漸與國際通行做法一致。有這樣一個過程、原因是在于頂層設計缺位和部門協調。這是我國賬戶養老金的引入和基本現狀。
第二個觀點,我國賬戶養老金的目標和差距。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說到2035年社會財富儲備,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財富儲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報告又指出,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量化的話,就應該是大約人均GDP從2.3萬億開始起步,GDP總量由此推斷應該200萬億人民幣左右,這是這樣兩個目標。我們先用一個高收入國家當中,我們對標的美國來看一下我們的差距。美國的賬戶養老金總量是39.4萬億,全國人均是12萬億,退休人口,領取養老金的人口平均是80萬億美元,他的退休人口占總人口是15%,相當于支付基本養老金這個水平的養老金的月數是多少呢?從全國平均來看,是1.74萬美元/年,它的基本養老保險在美國是不到1500美元左右。人均全國是84個月,將近7年。如果按照退休人口來平均的話,還是按照剛才的這個平均標準,將達到552個月,46年。
我們從上往下去比對,中國的賬戶養老金總額一共是4.4萬億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如果全國人均的話,是3000多塊錢,如果退休人口人均的話,是15000元,中國的退休人口占總人口的20%,這里可以與美國做一個比較,這就是延遲退休的原因之一。如果要是全國平均的話,它相當于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水平的0.8個月,如果用退休人口來平均的話,那么相當于3.8個月,這樣的話就出現一個差距,我們看看總量,總量的差距是45:1,美國是占到GDP的180%,我們是占GDP的4%,如果人均平均來相比的話是248:1,如果退休人口領取平均比例是348:1,從全國退休人口的支付月數來看是105:1,如果從退休人口的支付月數來看,是145:1,這就是跟美國的差距。美國是高收入國家當中的偏上那一組,它的人均GDP是69000左右,中國人均GDP現在是1.3萬億。如果到2035年,我們可以設定2035年假定中國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3萬人均美元,也就意味著正好相當于美國今天GDP的1/3,人均或者是總量,總量是1/3。同樣以今天的美國賬戶養老金占GDP的180%的1/3作為目標,也就是用60%,到2035年作為我們的賬戶養老金的規模目標,用這個數來對應中等發達國家經濟水平,就是說大約那一年我國的GDP是200萬億的話,賬戶養老金大約就應該是,60%就應該是120萬億。但是我們再看一下這張表,120萬億60%實際上占GDP的60%,實際上這個水平是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只相當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還低一些,還不是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發達國家水平這四組分別是占它GDP的81%、91%、117%、129%,美國是180%,最低的是全國平均,是72%,我們60%恐怕比全球平均水平還要低,但是這個可以作為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養老金水平。假定要是把GDP的60%作為我們賬戶養老金2035的目標的話,如何彌補這個差距呢?
第三個觀點,我國賬戶養老金的改革與路徑。
根據美國第二、第三支柱2:1的比例進行分解的話,中國的第二支柱應該80萬億,第三支柱就應該40萬億。看第三支柱40萬億如何實現?開立第三支柱個人賬戶到現在將近一個月,上個月25號到現在23號,大約一共是1700萬戶左右,據我了解的情況戶均資金可能是不到12000,大約一半。全國這樣的話就有1000億左右,這是1600萬戶,如果是1.7億戶,不是1700萬戶,大概就是1萬億左右,1.1萬億。1.1萬億按照5%,假定按照5%的復利進行測算,到2035年也就是20萬億,并且這個目標目前開戶逐漸到2035,在近幾年內就應該達到城鎮常住人口每三個人就要有一個人開戶,這樣可以看到我們的壓力有多大,也就是說20萬億恐怕是實實在在的潛在的2035的目標。于是還有缺口,還有20萬億的缺口。
看第二支柱,第二支柱的情況就更嚴峻一些,目前4.4萬億,在未來13年里面如何達到80萬億呢?在接近2035年的時候,按照職業年金現在加進來的速度,應該能接近20萬億,也就是說第二支柱有缺口60億,加上第三支柱缺口,大約是30萬億,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這么大的缺口,這個缺口應該是80萬億左右。
結論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得用制度設計改革來填補這個缺口,這就顯得在未來的13年里面是非常急迫的。這就涉及到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改革,第二支柱的改革這里主要說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銀也許有開放空間,企業年金的改革空間是很大的,它不應該成為忘記的角落,否則,我們賬戶養老金的2035目標是難以實現的。第二支柱的改革包括引入自動加入機制,包括取消單位繳費的歸屬期,這個問題是相當嚴峻的。前兩天一個媒體,跟我采訪說一個企業最高和最低企業年金水平相差二三十倍,大概是29倍,我印象當中。包括放開個人選擇權,包括引入生命周期基金,包括二三支柱之間打通,包括擴大投資范圍等等,至于第三支柱,當然也有很大的設計空間,我們現在在36個城市進行試行,這里就不說第三支柱改革的一些想法了。
總而言之,我國賬戶養老金要達到2035年的既定目標,需要加大力度改革,唯有改革,打破傳統的思維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我作為一個引導性的發言就講到這兒為止,感謝今天參加會議的各位領導,感謝戴行長百忙之中又一次、再一次參加我們的發布會。同時,今天也感謝蔡院長,我也特別感謝長江養老。
接下來會議進入發言階段,首先請中國社科院科研局局長崔建民先生代表我們主辦單位的領導,請崔局長致辭,有請崔局長!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