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8日午間,中國平安(601318)(601318.SH)舉辦了線上業績發布會。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攜一眾高管出席,直面并回應媒體關注的熱點問題。
從2021年年報數據看,2021年,中國平安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營運ROE達18.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6.18億元,同比下降29.0%。此外頗受市場關注的股東回報方面,平安在2021年向股東派發全年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2.38元,同比增長8.2%,已為連續十年提升現金分紅。
高管層三個關鍵詞自評2021年度業績
對于2021年的整體業績表現,中國平安聯席CEO兼首席財務官姚波在業績發布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表示,用三個關鍵詞評價2021年平安的整體業績——穩健增長、持續回報和改革創新。
姚波指出,在穩健增長方面可以看到,面對2021年外部環境挑戰,平安在綜合金融深度布局和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競爭力提升之下,營運利潤實現6.1%的正增長,在客戶進展方面業績也持續提升,個人客戶數超2.27億,有多個合同的個人客戶占比提升到39.3%,客均合同數與客均利潤也有提升,整體實現了業績的穩健增長。
第二,持續回報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股東分紅持續提升,2021年平安向股東派發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幣2.38元,同比增長8.2%;二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回報社會,在綠色金融、扶貧和產業振興等方面都有發力。
第三,改革創新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壽險繼續深化改革轉型,在渠道方面持續打造三高團隊;二是打造“綜合金融+醫療健康”戰略升級,構建“綜合金融+HMO管理式醫療”服務體系;三是核心科技能力持續提升,專利數大幅的增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數字醫療科技專利申請數居于全球首位,科技業務的收入和營運利潤貢獻度都在大幅地提升,數字化轉型也在持續賦能主業。
管理層稱股價被低估,邏輯何在?
從2020年末股價處于高位,最高一度超過94元/股,2021年平安股價整體趨勢持續下行,一度跌破45元/股,股價亦是市場對平安2021年關注的重點。
針對股價問題,姚波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過去一年股價下跌受到多方因素影響,一是整個外部市場環境嚴峻,對整體藍籌股、白馬股都產生較大影響,平安不是個例。同時看到經濟基本面文件、國家推出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為全年的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對中國未來長期經濟基本面向好有信心,對藍籌股股價充滿信心。
二是受到壽險行業周期性轉型的影響,壽險行業面臨諸如保費增長、新業務價值增長等在內多多重壓力,壽險整體發展模式出現瓶頸 。但平安內部壽險改革成效在積極呈現,希望市場給予耐心和信心。此外,雖然壽險業務受到一定影響,但銀行、資管、科技業務條線的利潤增速較為強勁,綜合金融+醫療健康生態戰略有巨大發展潛力。目前平安股價處于歷史低位,在市值管理方面,一方面平安會繼續加大股東回報,另一方面平安在持續回購,管理層也在持續增持,均體現管理層對目前股價處于低估的判斷。相信市場最終會認識到平安的價值。
而受到業績發布會釋放利好信息影響,中國平安股價走高,盤中上漲逾6%,收盤報47.93元/股,漲幅為5.34%。
地產風險敞口5.5%,不動產投資邏輯是什么?四萬億險資怎么配?
中國平安2021年險資投資整體收益率有所下降也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
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3.9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7%。凈投資收益率4.6%,總投資收益率4.0%,而2020年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凈投資收益率為5.1%,總投資收益率為6.2%。對于今年的投資收益表現,年報中指出主要系受資本市場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及減值計提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
據悉,對平安險資全年投資影響較大的,主要為對華夏幸福(600340)的減值計提。年報中披露,2021年中國平安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權益法損益調整金額合計為432億元,其中股權類159億元,債權類273億元 ;對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243億元,對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73億元。
也因此原因,令市場對中國平安是否投資過度集中房地產并產生風險存在質疑。
對此,新上任的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鄧斌表示,平安險資不動產風險敞口約占5.5%,不動產只是平安投資版圖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外,據記者了解,平安的不動產資產主要分為物權、股權和債權三部分,其中絕大部分為自持性和收租性物權,占比約2.5%,股權和債權占比各1.5%左右。
“平安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風險敞口可控,控制在合理區間,長期收租為目的不動產高占比意味著,在未來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后疫情時代下,不動產投資會呈現出較好的穩健投資收益。此外,平安對不動產投資的整體策略是,堅持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不動產投資,以穿越周期優化價值的理念為指導,以戰略資產配置為牽引,投資優質商業不動產,同時關注碳中和、數字經濟、醫療健康等相關概念的優質不動產項目。”鄧斌對于平安險資不動產的投資邏輯進行拆解。
針對華夏幸福減值計提,姚波表示,2021年雖然受到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影響,但集團已經在2021年按照審慎的原則逐步提取了撥備。雖然華夏幸福的投資風險屬于偶發性的個別事件,但公司也總結了經驗教訓,檢視并優化了投資風險管理機制基于收緊的集中限制,并同時強化投后管理能力,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此外對平安險資的整體配置策略,鄧斌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資產配置方面平安一直以“堅守底線、把握機遇、穿越周期、領先價值”作為投資理念,以堅守風險管理為底線,努力實現穿越周期的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
鄧斌具體指出,在配置上,平安險資呈“雙啞鈴”型配置結構,第一個啞鈴即配置大量長久期利率債,這一舉措令平安負債久期在過往十年明顯收縮,至今收窄至4年左右,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這也使得平安險資現金流匹配非常穩健,未來投資收益預期穩定性增強。另一端風險資產主要包含不動產與權益類資產,在風險資產中也存在小啞鈴配置,一端是高分紅的穩健型價值型投資,另一端是追求增長型的投資,在整體比較均衡的配置下,平安在風險資產上的β(貝塔)遠遠低于1。
另外,在α(阿爾法)策略方面,鄧斌指出,要令四萬億資產產生明顯的α是很困難的,但我們仍在穩健前提下追求價值投資的機遇。我們也會通過一定的戰術配置,精選投資標的和投資管理人,來創造更多的α(阿爾法)收益。
壽險個代渠道改革最后一年 新三大渠道NBV貢獻占比上升至15%
作為中國平安收入和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平安壽險改革依然處在深水區,新業務價值增長承壓。
年報數據顯示,主營業務壽險及健康險業務2021年實現營運利潤970.75億元,同比增長3.6%;營運ROE為32.3%。年報中指出,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疊加改革期間代理人數量下滑等影響,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23.6%至378.98億元;若不考慮假設調整影響,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18.6%。
新業務價值何時回升?壽險改革如何檢驗成效?中國平安聯席CEO陳心穎指出,壽險改革要看三點,一看長期,二看戰略,三看執行。
她指出,壽險2021年貢獻970.75億的營運利潤,32.3%的ROE,對壽險業務來說已經是很難得的成績。壽險是長期經營的業務,平安的平均保單期限是14.2年,外部可能太重季度表現,我們認為必須長期來看,公司管理層對目前壽險改革的階段性成效還是滿意的,相信隨著改革的推進,相關成效會逐步呈現。
第二,戰略層面。平安壽險改革正在持續推動“4+3”雙輪驅動的壽險改革戰略落地,即四大渠道、三大產品,是獨特且具競爭力的。平安是率先提出代理人渠道改革的,已經經過兩年改革,今年是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相信能做出高質量渠道。而除了代理人渠道,平安還具有銀行優才渠道、社區網格化渠道、下沉渠道三大渠道,這三個渠道在整體NBV(新業務價值)中貢獻占比已經從9%上升到15%。
第三,從執行來看,她表示,代理人改革和產品效果已經顯現,在這方面2021年年報中已經進行了披露。“只要堅持做下去,從戰略到執行,會逐步見到成效。”
方正重組,進展如何?
對于市場關心的“方正集團重整計劃進展”,中國平安總經理、聯席CEO謝永林表示,目前方正集團的項目整體推動順利。
他指出,2022 年 1 月 30 日,平安人壽收到銀保監會的批復,同意平安人壽投資新方正集團,我們最終的持股為66.5% 。目前整個重整計劃按既定目標在推進,公司將根據重整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方正旗下尚有多家上市公司,到時見回詳細按照相關程序披露。
償二代二期工程有何影響?
姚波表示,償二代二期工程確實給公司償付能力帶來一些影響,對壽險來說最大的影響是核心償付能力。
姚波指出,償二代二期工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體系,其影響具體來看有三方面。一是計算,在二期工程下,要對資本進行分級,特別是對原來壽險業務的未來盈余,原來都是100%可以計入到核心當中。新的二期會對未來的盈余進行分級,有一部分進入核心部分。而且進入到核心資本也作為一個緊密的限制,未來盈余占到核心資本不能超過35%,否則會影響壽險新的要求。二是對長期股權投資方面,會更加嚴格。三是對保險風險的對接資本,特別對產險車險、以及產險方面信用險的風險因子調高了,對資本要求更多了。另外對一些資產參數要求加大了,還有對資產的集中度要求也加大了等等,相對對償付能力要求進一步提升。
他進一步解釋稱,其實對壽險來說最大的影響是核心的償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響。比如,根據新規測算,原來平安壽險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高于200%,在新規下會有所下降,但是依舊高于100%,是監管要求(50%)的2倍以上。另外,新規影響的不只是我們,而是整個行業。監管部門也給予了一定的過渡期,我們會做好相關應對。預計這些影響絕對的指標和原來一期相比會有所下降,但是這些影響對平安本體的業務發展以及后續分紅政策不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